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是持續(xù)血糖升高的疾病,但一些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癥狀并不是典型的“三多一少”,而是餐前容易饑餓難耐,甚至出現(xiàn)心慌、手抖、出汗等低血糖反應。引起這種反應的主要原因是2型糖尿病早期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
健康人群中,口服葡萄糖后多在30-60分鐘胰島素分泌達到高峰,胰島素水平的升高可以使餐后血糖水平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在進餐后數(shù)小時,胰島素和葡萄糖水平逐漸恢復到空腹水平。但是,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因為胰島素抵抗等多種機制使胰島素的降糖作用減弱,需要代償分泌大量胰島素來維持血糖正常。久而久之就使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受損,出現(xiàn)胰島素分泌速度減慢、高峰延遲,餐后胰島素分泌高峰多延遲到2-3小時出現(xiàn)。因此當餐后沒有足夠的胰島素控制血糖上升,而接近下次餐前血糖降低時胰島素水平仍較高,胰島素分泌與血糖變化不同步造成了餐前低血糖,即反應性低血糖,多發(fā)生于進餐后3-5小時,尤其是單純吃碳水化合物類(淀粉)食物時容易出現(xiàn)。
反應性低血糖在糖尿病沒有正確診斷前,往往會靠多吃食物來緩解低血糖癥狀,特別是糖果、巧克力、甜品等高糖、高熱量食物可以迅速緩解不適,但這樣會加重餐后高血糖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形成惡性循環(huán)加重病情。因此,早期正確識別反應性低血糖對于糖尿病早期防治有指導意義。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阻止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通過正確飲食(吃混合餐:在適量糧食的基礎上+高纖維食物+蛋、奶等蛋白制品)、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如果仍有低血糖癥狀,可以采取分餐的方法,在食物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把主餐的部分糧食放在兩餐之間吃減少低血糖發(fā)生,還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比如隨餐嚼服阿卡波糖延緩碳水化合物吸收,緩解餐前低血糖。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供稿/張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