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口罩不再是醫(yī)護人員的專屬,已經成為大家出門防護的必備品。隨著全面“復工”的推進,各單位均要求工作人員上班時也要佩戴口罩。除了吃飯喝水能透口氣,一天長達八九個小時都要跟口罩“同呼吸,共命運”。長期的口罩佩戴,包括本人在內的大多數人都出現了面部皮膚問題。在這個特殊時期,如何科學避免或緩解佩戴口罩造成的“口罩臉”呢?
問題一:口罩壓痕
口罩佩戴時間過長,貼合過緊,口罩內環(huán)境濕熱,加上反復摩擦,極易出現壓痕或壓傷。這種現象被稱為“醫(yī)療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也是現在醫(yī)護人員長期佩戴防護型口罩容易出現的問題。
口罩按說明書要求應該佩戴四個小時更換,但由于鼻梁、顴骨和耳后等部位皮膚較薄,沒有脂肪層保護就極易造成壓迫。早期表現為皮膚壓紅或壓痕,嚴重時可出現破潰。
護理方法:輕微壓痕一般不需要處理,如果壓痕比較嚴重,出現皮下出血,可以冷敷,選用能改善皮膚血液循環(huán)的外用藥,如喜遼妥乳膏等;如果皮膚出現破損,可涂抹抗生素類外用藥,如莫匹羅星軟膏等。不建議使用酒精或碘酒,以免過度刺激皮膚。
預防方法:
1.選擇大小合適,符合臉型的口罩,防止額外壓迫。根據用途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口罩,按流程正確佩戴。
2.“解壓法”:利用回形針或牛奶箱塑料提手勾住口罩兩端轉換成頭戴式,緩解了壓迫耳朵的不適感。
3.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2個小時變換口罩佩戴位置。
4.可提前在皮膚薄弱部位貼上水膠體敷貼或涂防止皮膚破損的乳膏給予保護,緩解局部壓迫。
5.如果皮膚出現脫皮、起皺等情況,可在佩戴前在皮膚薄弱部位涂抹含有氧化鋅或凡士林的潤膚霜,減少局部摩擦。
問題二:口罩痤瘡(口周痘痘)
長期佩戴口罩,交談、呼吸的飛沫在口罩區(qū)域會形成一個高溫和高濕的環(huán)境,悶熱不透氣。這種濕熱的環(huán)境非常適合滋生細菌,再加上油脂分泌旺盛,會導致毛囊皮脂腺堵塞。特別是油性皮膚,分泌不暢會帶來很多皮膚問題如:閉口粉刺、黑頭、玫瑰糠疹或痤瘡。
護理方法:
1.每日用溫水洗臉,合理選用溫和的面部清潔劑和護膚品。
2.在保證防疫安全的情況下,每隔2-3小時摘下口罩,讓皮膚透透氣。
3.粉刺黑頭患者可用一些酸類(水楊酸、果酸等)點涂,但孕婦不建議使用。保持手部衛(wèi)生,千萬不能用手去擠,以免引發(fā)不必要的感染。嚴重痤瘡者可外用抗生素軟膏涂抹,如:夫西地酸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等。
4.情況不能緩解者,建議到醫(yī)院皮膚科進行咨詢或治療。
預防方法:
1.佩戴口罩不建議化妝,散粉、粉底液等底妝類產品含微小顆粒,容易在受壓后造成毛孔堵塞,引起局部感染,造成或加重痤瘡。粉質也會增加皮膚摩擦,誘發(fā)皮膚破損。
2.涂抹護膚面霜不要太油膩厚重,容易粘在口罩上,增加細菌、病毒等致病菌的附著。
3.少食甜或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和清淡的食物,保證足夠的飲水量和規(guī)律的作息。
問題三:皮膚過敏
有的人本身就是過敏體質,口罩上的材質可能含有引起皮膚過敏的成分,長期佩戴引起接觸性皮炎。有的人皮膚敏感脆弱,面部皮膚上駐扎著一群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呼吸道及口腔內的細菌與面部不同,當戴口罩后,口腔及呼吸道的細菌被移植到皮膚上時就會發(fā)生免疫反應并破壞原有的生態(tài)平衡,當面部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失衡的時候就會出現皮膚屏障受損?,F在市面上的口罩質量參差不齊,也不排除會有人買到了不合格的口罩,偽劣的材質在佩戴時可能刺激皮膚,引發(fā)過敏。
護理方法:
1.皮膚出現敏感、泛紅的,可以使用一些舒緩抗炎的護膚品。
2.已經出現皮膚屏障受損的部位,可以使用含有神經酰胺、植物油脂類的護膚品。
3.如果出現皮膚問題,先觀察兩天看看,盡量不要隨便用藥。如癥狀不緩解,建議就診皮膚科,給予對癥治療。
預防方法:
1.購買正規(guī)渠道的口罩,一旦使用了“三無”口罩出現過敏癥狀是肯定的。
2.避免接觸過敏原,仔細閱讀說明書,如果口罩里面有引起皮膚過敏的東西,建議更換其他材質的口罩。
3.不要長時間佩戴口罩,在通風或者安全的地方定期脫下口罩保持局部皮膚清潔透氣。N95醫(yī)用口罩是給高暴露風險的臨床一線醫(yī)護人員所使用,一般情況下,普通人群帶外科口罩防飛沫即可。這樣也可以減輕皮膚不適等問題。
4、佩戴口罩前或者脫下口罩洗臉后建議在口周使用外用屏障修復劑,維持健康的皮膚微生態(tài)環(huán)境。
雖然防疫工作看到了初步的成效,但目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防控工作仍不能松懈。佩戴口罩是保護你我的重要手段,科學選擇,正確護膚,相信我們眾志成城,一定會戰(zhàn)勝疫情。
作者: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急診科 鄭銳
(如需轉載,需通過作者本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