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團隊

      0371-63934118

      醫(yī)院地址:

      鄭州市經八路2號(醫(yī)院本部)/  鄭州市南陽路32號(北院區(qū))

      門診電話:

      63921550

      急診電話:

      63910120  63914606

      體檢電話:

      63974598  63928159

      聯系我們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專家團隊 > 名醫(yī)風采 >
      有您在 我便心安——鄭大二附院重癥醫(yī)學科主任劉小軍

      發(fā)布日期:2019-02-12 15:02:57


      重癥醫(yī)學科是一門新興學科,被稱為生命之門,守護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這里收治的都是危重病患。這里離死亡很近,也離重生很近。一門內外,生死之間。門外是憂心如焚的家屬,門內是與死神殊死搏斗的醫(yī)護團隊和患者。懷著對生命的敬畏,在這個離死亡最近的科室里,他帶領著重癥醫(yī)療團隊,日夜堅守,與死神賽跑,不負生命重托,點燃危重患者重生的希望。

      他就是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主任劉小軍。

      偶然選擇 無悔付出

      劉小軍從小生活在農村,看到家鄉(xiāng)缺醫(yī)少藥的境況,特別是自己的親人得了腫瘤后疼痛難忍,一心想解除親人的病痛,年少時便萌生了從醫(yī)的念頭,就報考了醫(yī)學院校,1990年河南醫(yī)科大學畢業(yè)后,對于劉小軍來說,能夠留在鄭州工作,是他的愿望,可限于當時條件的不允許,這成了他心底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夢。“也許我這輩子只能在我的故鄉(xiāng)焦作工作了”。
       



       

      但是,命運就是這么喜歡眷顧劉小軍。十九年后,2009年的一天,一個偶然的電話,喚醒了劉小軍沉睡已久的夢。他的同事,鄭大二附院的泌尿外科主任李士星告訴他,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在招聘科主任,“如果我抓不住這次機會,我的人生將會遺憾”,在9月8號,劉小軍獨自一人來到了鄭大二附院,參加競聘。在院領導的信任和支持下,他有幸成為了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科主任。

      2009年9月9號,這對于劉小軍來說是難忘的一天,當他來到科室后,落后的設備、人才的缺少、病人的稀缺等等,一切問題全都拋給了這位剛來的主任,“怎么辦,如果就此退縮,可能我的夢永遠不會實現,只能迎頭而上”。劉小軍用六年的時間,跑遍了全省108個縣,跟大家交流,打開科室艱難的局面。
       


       

      “我們面前沒有困難,困難面前有我們。”這是劉小軍一直堅持的信念,他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搭建平臺,勇擔重任,帶領著他的團隊,“他的熱情和激情,也在為我們年輕醫(yī)生鋪平著道路,讓我們站在了一個很高的平臺上”。他的言行就是一面鏡子,他對生命的敬畏,他一絲不茍的敬業(yè)精神,和對患者的那份愛,時刻感染著ICU的每一位醫(yī)護人員,為了守衛(wèi)生命,他們雖累猶榮!
       

      敢于擔當 勇于創(chuàng)新


      “他的眼界很廣,他一直在探索新的技術。”2012年在劉小軍主任的探索下,率先在河南省重癥領域開展ECMO技術。當時這項技術在河南還是空白,技術人才缺乏,引進來容易,怎樣更好的應用臨床,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zhàn)。“上ECMO比登天還難”。這是劉小軍主任最大的感受,選擇了這條路,就是選擇了痛苦、煎熬,為了能夠讓這項技術更好的開展,每當有患者需要上ECMO的時候,劉小軍主任都是沒日沒夜足不出科的守護在患者身旁。曾經有一位重癥患者上了17天ECMO,他在患者床前整整守護17天,他時刻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直到患者病情相對穩(wěn)定,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

       


       

      正是靠著這樣的毅力,這樣的堅持,劉小軍主任用了7年的時間把以ECMO技術為代表的高精尖搶救技術,做到了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目前,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療效已被廣泛認可應用于臨床,極大地提升了重癥救治的能力和水平,于2017年年底入選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成為河南省重癥醫(yī)學領域唯一入選的學科,推動河南省危重癥搶救及治療水平再上新臺階。

       


       


      劉小軍主任的腳步就是這樣在不停歇的探索著,他現在又在嘗試在ECMO支持下低溫腦保護技術的開展,這對于重癥患者來說,不僅能夠拯救他們的生命,還能更好的保護他們的大腦,不至于造成腦損傷。“不管是三年還是五年,甚至十年,我一定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尊重規(guī)律 科學施救

      劉小軍及醫(yī)護團隊日夜堅守去治療、看護著最危重、最復雜的病人,用一雙妙手將病人從死亡線上救回。劉小軍根據豐富的臨床經驗,提出新的理念:等待和順勢。作為重癥醫(yī)學的醫(yī)生,并不是為病人做越多越好,試圖去改變病人的狀態(tài),做不好的時候,可能會適得其反。正如劉小軍所說,治療過程如同拉車爬坡,醫(yī)生既不是幫病人推車,也不是幫忙拉車,而是幫助清除路上障礙,把絆腳的石頭踢開。幫著推車或拉車,車有可能會掉到山溝里面去,不利于病人的恢復。面對危重病人的時候,首先要讓病人穩(wěn)定下來等待臟器功能的恢復。按照疾病發(fā)展規(guī)律,順勢控制病情,發(fā)揮所長盡力挽救每個危重患者的生命。

       
       

      敬畏生命 決不放棄

      劉小軍常說“我們醫(yī)護人員多努力一點,患者活下去的機會就多一點。”一個患有先天性幽門閉鎖的新生兒做了手術,孩子只有兩公斤,就像小貓一樣大,送到重癥醫(yī)學科,孩子心跳已經停了十幾次,一晚也搶救了十幾次。而對于守在ICU的外面的家屬來說,更是煎熬無比,因為每次心跳停,就要跟病人家屬溝通,一晚溝通十多次,他們的心也漸漸麻木了,他們多想孩子能夠活過來,可是他們不忍心看孩子的最后一面,就跟ICU的保潔阿姨講這孩子如果不行了,就幫處理掉。這句話是多么的艱難,他們也不想放棄,但殘酷的現實壓的他們透不過氣來。家屬走了,腳步是那么的沉重,心情是那么的沮喪,孩子是他們身上的肉,誰又不心疼呢?

       


       

      永不放棄,是劉小軍主任及其團隊堅持的信念,經過重癥醫(yī)學科團隊一晚上的努力,孩子活了,而且還活的很好。劉小軍主任就通過各種渠道,把孩子的父母找了回來。當家屬看到孩子的那一刻,內心的壓抑此刻全都爆發(fā)了出來,“不管何時,不管孩子怎樣,我們永遠都不會在放棄”。孩子的父親為了感謝劉小軍及其團隊,決定把孩子姓名改了,隨了劉小軍的姓,取名劉復生。
       

      而這樣的故事只不過是劉小軍主任從醫(yī)二十余年的其中一件,這樣的事還有很多,每當看到患者臉上洋溢的笑容,能夠把患者從死亡邊緣拯救回來,劉小軍主任的內心也很幸福,縱使累點、苦點,又有何妨呢。“我很滿足,對于我來說,這就足夠了”。


      用心用愛 呵護備至


      對于剛剛脫離ECMO的患者來說,他們的內心此時最脆弱,最渴望得到安慰,而這時,劉小軍主任就會用一只手握著患者的手,另一只手撫摸患者的額頭,不斷鼓勵著患者,對于昏迷中的患者來說,這一切就像是最后的稻草,劉小軍主任就是他們堅強的依靠。



       

      曾經一個年輕人被送進重癥醫(yī)學科搶救。聯系家屬的時候才發(fā)現親人離開了,在生命垂危之際,連給這個年輕人買飯、送飯的人都沒有。沒有家人的關愛,一個年輕的生命顯得渺小無力。但人間自有真情在,愛在細微處,優(yōu)在點滴中。醫(yī)護人員吃飯的時候每人都自發(fā)的從自己飯里撥出一部分飯菜留給這位年輕人,每次看到他好好吃飯,慢慢恢復時,醫(yī)護人員的內心是欣慰的。
      “我們對患者一定要用心用愛用智慧。”這是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主任劉小軍經常對醫(yī)護團隊說的話,也是科室的科風。重癥醫(yī)學科所有病人都是無陪護病人,當病人充滿恐懼、迷茫時,醫(yī)護團隊都會及時安撫并給病人希望,一分治療,九分護理,他們要給病人翻身、排痰、洗臉、梳頭,事無巨細。他們把老人作為自己的老人,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去對待,用愛溫暖著患者的心。為了能夠充分發(fā)揮每位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技能,科室成立了六個??菩〗M,包括呼吸機治療小組、腸內營養(yǎng)小組、鎮(zhèn)靜鎮(zhèn)痛小組、ECMO小組等,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專長,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用智慧,滿足不同重癥患者需要。“未來我們還要成立更多的??菩〗M,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臨危受命 沖鋒在前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在劉小軍的帶領下,發(fā)展非常迅速,而在國家多次的重大疾病救治過程中,也顯示出了它獨特的作用。重癥醫(yī)學科就像是守護生命的“快速反應部隊”,危難中顯身手,他們隨時待命,時刻準備著投入到與死神搏斗的戰(zhàn)爭中去, 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疫情、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汶川地震等,幾乎每一次的公共事件爆發(fā)時,人們都避之不及想要遠離疫情,但幾乎每一次,重癥醫(yī)學科的醫(yī)護人員都是沖在第一線。為的是讓患者脫離生命危險,盡快地回歸生活與工作、重新綻放生命的精彩。“這不僅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擔當,我們必須擔起這副擔子”。

       


       


      基層幫扶 責任在肩


      為深入貫徹落實健康扶貧政策,按照國家衛(wèi)健委的要求,積極推進醫(yī)聯體工作,進一步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提高貧困人群的醫(yī)療綜合保障水平,2017年劉小軍教授團隊組建了河南省第一家以學科為基礎的醫(yī)療聯合體,2017年6月被臺前縣人民政府聘為河南省臺前縣人民醫(yī)院名譽院長,長年對臺前縣人民醫(yī)院的全面技術指導與幫扶,他親身下基層義診,挨家挨戶去走訪,走訪了四百多個行政村, 面見了近1000名鄉(xiāng)村醫(yī)生,為1500余名貧困戶進行免費體檢。把精湛的醫(yī)術、優(yōu)質的服務和良好的工作作風,帶到臺前縣人民醫(yī)院。使其各項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層次,真正的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省級醫(yī)院的醫(yī)療服務。“我不保證所有的疾病都能在臺前縣人民醫(yī)院得到救治,但我會用心去做”。

       


       


      劉小軍從醫(yī)二十余年,一直堅守急危重癥臨床一線,在工作中勤于思考、不斷探索,帶領重癥醫(yī)學團隊挽救了無數危重患者的生命,獲患者一致好評,得到院領導及社會各界的認可。劉小軍先后榮獲鄭州市“醫(yī)德標兵”、河南省“中原健康衛(wèi)士”、“河南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鄭州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全國衛(wèi)生計生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是河南省重癥醫(yī)學學術帶頭人之一。重癥醫(yī)學科在劉小軍的帶領下取得了“河南省重癥醫(yī)學重點學科”、“體外膜肺氧合ECMO培訓基地”“河南省重癥護理??瀑Y質培訓基地”等資格。

       


       

      能為更多的危重病人服務,解決危重病人更多的問題,是劉小軍持之以恒的追求。把重癥醫(yī)學科打造成為全國重癥的黃埔軍校,是劉小軍的愿景,同時是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團隊共同的目標。他們?yōu)榱诉@個目標,一直在不斷的前行,不知苦,不覺累,一切為了患者…
       

      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韩国专区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综合综合天天奶头咪咪,日本乱人伦va